“抗疫”时,有幸与你并肩战斗! 发表时间:2020-03-11 16:44:07
如果不是“新冠病毒”疫情,此时的我们一定还是平凡的工作在武汉仁爱医院的不同岗位上,也许并不认识只是偶尔八卦、也许上班会时不时偷懒耍滑、也许擦肩而过点头之交、也许各自都有着各自的打算。
普通的我们,只是因为响应了武汉仁爱医院“新冠病毒”疑似感染患者隔离点的医护团队召集令,只是我们不约而同的做了一个相同的决定,我们就成了“战疫”中最美的逆行者。
现在想来,当时的我们应该没有人能真正理解什么叫“最美的逆行者”,一切只是基于医疗从业者的职业本能,也没有人会想到在这个注定不平凡的春天、这段朝夕相处并肩而战的时光,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烙印。
战“疫”日记之:最熟悉的“陌生人”
防护服、护目镜、口罩、面罩、手套……层层叠叠之后,只留下护目镜之后的一双眼睛让我们去分清谁是谁,而护目镜上常常升起的水雾,还是让我们难辨彼此,唯一的身份标记就是防护服背后的名字。
每次忙到晚上能回房间稍作休息时,我们都会做消毒处理,但还是担心身上万一携带了‘漏网’的病毒传染给队友。所以,大家都隔着几米远讲话。想来觉得有些好笑,这就叫最熟悉的“陌生人”了吧。
并肩而战的日子里、陌生而艰苦的环境里,我们记住了一个又一个似曾相识又未曾可知的队友,记住了一个又一个有名字的背影,成为了最熟悉、最亲密无间的“陌生人”。
战“疫”日记之:今天我拍了一张照片
我们一天工作12个小时左右从早到晚、事无巨细,下来的时候全身像水洗过一样,手泡的浮肿发白,手腕起了疹子,防护服脱下来脚底一层水。
这几天武汉的天气都很好,但是接连的忙碌让我还没来得及去感受。今天我趁着出隔离点送“核酸”样本的间隙,在武汉的好天气里拍了一张照片,很让人开心。
希望阳光能驱散这场阴霾,大家能早一点在蓝天白云下畅快呼吸。而我们,也不再用隔着口罩和自己的队友“眉目传情”,又或者看着满脸勒痕的队友沉默的说不出话。
战“疫”日记之:
“教你们一招,怎么让汗不流到眼睛里”
晚上12点,大家还穿着防护装备在做着一天的工作收尾——病患收治与病理情况的整理统计并上报的时候,武汉仁爱医院隔离点医疗团队微信群里唯一的男医生说话了:“我教大家一个小妙招——怎么不让汗流到眼睛里。因为防护服不透气,戴着护目镜和手套,头上出汗了也没法擦。我告诉大家感觉到汗从头上要往下滚的时候,把握好时机,刚到眉毛就要把头往一侧偏,这样就不会流到眼睛里了”。可想而知,微信群里一片群嘲……
一天的疲乏和压抑似乎减少了许多,我突然很庆幸有这样一群人能陪着我苦中作乐。
战“疫”日记之:当了一回“心理疏导师”
“护士,我们得的这个病能治好吗?”“出院了还需要隔离吗?还会传染给家人吗?”这是我现在每天要回答好多遍的问题,想不到我这个酷酷的“00后”还能担当患者的“心理疏导师”。
“武汉和全国已经有很多治愈的病例了,您要有信心,积极配合治疗。”“出院了就不需要隔离了,但也还是有被感染的风险,还是要加强防护,做好消毒。也不会传染给家人,您放心。”患者的心理疏导其实非常重要,焦虑、恐惧、忐忑、担忧、自责……这些情绪也不利于病情康复。每当解释清楚患者的问题,感觉到他们的释然,我都很有成就感哪怕我知道明天他们还是依然会反复询问。
没关系,我愿意不厌其烦的去当“心理疏导师”,只要他们还需要。
战“疫”日记之:每个团队都离不开“大家长”
“说了多少遍不要直接去处理患者垃圾!”“你回房间之前手消了没?换下来的隔离服消毒处理了吗?为什么又不吃饭,人是铁饭是钢这个时候就不要挑食了!”“想家了还是害怕了?没事儿,你看我们都在呢……”
每天、每时、无处不在的“张妈妈”式唠叨上线了,起初觉得烦、后来是安心、再后来是温暖、现在是不听不踏实,以后我想我肯定会怀念,怀念声音、怀念人、怀念相濡以沫、怀念并肩而战。
“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,但到后来,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。”夜深了,我们会以良好的心态去迎接防疫斗争的最后胜利,也感谢这段经历让我们与更好的自己相遇、与更优秀的团队相遇。
我们都希望这样的“战疫”永远不再有下一次,春暖花开、国泰民安,永远永远。但是,未来会给我们怎样的考验谁能知道呢,于是,我们在不断地考验中努力成长与收获、学会信任与理解、懂得付出与珍惜、感受爱与真诚。
这段时光,有幸与你并肩战斗。